与左耳朵耗子聊远程工作
2020.8.2 下午1:30-3:00,与左耳朵耗子在南德办公室聊天。
这次谈话缘起于春节期间,远程工作成了网络热词,耗子的一篇博客非常火爆。
MegaEase的远程工作文化- MegaEase 远程工作团队协作协议 v1.3
左耳朵耗子
IT江湖人称左耳朵耗子,20年从业经验的骨灰(资深)级程序员,曾历任工商银行,亚马逊,阿里巴巴的资深技术专家和架构师,从事金融,电商和产业互联网的底层平台研发,目前的创业公司叫 Megaease
主营业务:工业级分布式云计算系统;
愿景使命:将国际互联网大厂的技术赋能给中小企业用,降低高科技使用的门槛和成本,普惠众生;
MegaEase属于国内少有的能从事分布式计算的小型科技创业公司,自创始至今,20个员工分布在国内8个城市,海外2个国家。
市场上高精尖研发人才都被BAT系的国内巨头垄断,或者被海外的google,facebook,amazon这类国际巨头抢走,少有一些人才出来也都自己创业,因此市场上几乎很少有流动性的顶尖人才。
IT技术人员的网络圈子都比较小,互相大多都认识,我能够邀请到这样的大牛出来交流,实属幸运。我们格外重视和他的交流机会,于是记录下聊天的一些感悟启发,以下是我们分享的话题。
CS(computer science)IT业战斗力排行如下:
-
工业级:类似NASA发射到火星的探测机器人,精密度>99.99n%,要求设计制造军工级设备,如火箭、卫星、飞机的能力;
-
商用级:类似某餐厅里傻呆呆的机器人服务员,精密度≈ 99.99- 80%,要求制造大型工厂机床、机器、设备配件的能力;
-
民用级:类似菜市场地摊上卖的塑料玩具凹凸曼,精密度<80%,仅要求制造小型手工作坊的粗糙配件,外包装的能力;
目前我自己从事web app开发的小团队的技术水平 ≈ 国际民用级 ≈ 国内商用级,处于能跑赢国内同行95-98%之间水平,可以开发较好的商用产品,与工业级产品要求大于99.99n%的精度目标还相距甚远,而耗子已经在做工业级的项目,他总是劝我们一定要上进,争取把技术提升到工业级水平。
产品说明文件
产品交到用户手上,同时应附上2张A4纸容量的三份说明文件:
- User guide 用户指南;
- FAQ 常见问答;
- PR,press release 新闻稿/简讯;
如果交付给用户的以上三份文件太长(超过2张纸),或让人看不懂怎么自助操作,都属于不合格的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工程师的工作要求精准和解决实际问题,做产品要从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开始。
若愿景目标不够具体或比较务虚,会导致很多人看不懂要干啥,现代人的理解力不一定在提高,越来越大白话,用词趋于简单。
这是现代专业分工的思维模式导致的差异,我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思维在并行的轨道上,没有交叉点,自说自话,沟通障碍,因此希望经常有机会和各界朋友交流,这对于相互理解和开放思维很重要。
对于现在各行业的快节奏,为了能跑赢同行,占据有利位置,在网络传媒方面,也应力求简单精准,能够用很短的图文讲明白我们是做什么的,这将节省很多解释的成本,也有利于便捷和高效率的传播和营销。
企业文化- 996
亚马逊的员工加班,老板会很焦虑,认为员工是不是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没安排好,以至于时间不够用?
阿里巴巴的员工不加班,老板会很焦虑,认为员工是不是价值观有问题,其他人都加班,就他/她不加?
马老师说:“996是福报(每天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于是很多老板都欢呼福报,创造性地将智力劳动变成了密集型体力劳动,老板们能成为一方首富,真是天才啊。 马老师还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结果变成了“让天下没有阿里巴巴难做的生意,让别人家的生意都难做”;
不少国际科技公司,不加班,也可以高效率,高产值,高品质,高福利,高盈利,于是将国内一批真正追求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吸引走了,或者启发他们不得不冲破体制天花板出来自主创业。私营企业也是有体制痼疾的,哪个领域都有体制问题,在发达国家的创新者看来,即使例如亚马逊等一流公司,也同样有体制固化institutionalized问题,这是利益保守的后果,他们中间也不断产生创新变革者,这样人类才会不断演化。
所以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加班,而是看结果成效是什么?我们经历过在外人看来光环夺目的BAT大厂,知道其主要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配套落后的生产力,与其先进的营销能力适配的夸张过度的广告之间的矛盾”。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顾名思义,通过数字化转型“改造”各种传统产业,渗透打通产业链的各环节。
C端- Customer 个人- 民用级
“消费互联网”的“客体”,主要是C端的个人客户,属于民用级(个人)应用,也就是俗称的B2C,C2C中的C。
当前互联网业态主要是“消费互联网”,就是鼓励个人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社交娱乐等场景中,方便快捷更多地消费各种实物和虚拟商品,包括资讯,娱乐,教育等。而且在电商生态里主要支持的是零售端的线上化,批发端依然是线下市场为主,直至2020年,90%以上的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还是通过线下批发市场交易;
B端- Business 企业- 商用级
“消费互联网”的“主体”,主要是B端的企业客户,属于商用级(企业)应用,也就是俗称的B2C,B2B中的B,列举案例如下:
某能源公司全国有上万个加油站,以及相应配套的无数存储和物流设施,他们有一套ERP(企业资源规划软件)内部网络管理系统,但是在石化能源的产业链上,他们的数据没有对外开放合作,没有与上游制造业合作方的数千家能源工厂进行链接,也没有与下游零售终端的上万家相关的交通运输部门合作,更没有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的气象部门合作。
他们也在收集石化部门以外的数据,做一些延时的粗略预判和决策,由于不够精准,能源供给和生产过程中会损耗浪费。就这样低下落后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加上不当的行政干预和内部腐败,居然还敢去资本市场玩金融?结果必定会吃大亏。
因此,当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类似这样几乎垄断全产业链的部门会发生亏损,于是网友会纷纷表示理解不了,“明明油价那么贵,全世界就我们油价最高,有高额利润的,怎么可能亏损?”,但这是官方媒体报道的事实,已经持续10多年亏损了几万亿。
这就是当前某些垄断型大企业的“互联网”商用级的水平,由于实际并没有接上“互联网”,只能算做是“互联网”分支下的“产业互联网”分支下的“工业互联网”分支下的某个B端内部“局域网”环节。但就这样的水平,已经耗费了它们每年过亿的资金去运维管理。
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 — 工业互联网 — 局域网
如果将其内部和外部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实时数据系统链接,也就是从内部的企业级的局域网升级为开放的“产业互联网”,将内部管道疏通并漏洞堵住,它将获得巨大利润而非亏损。
这需要工业级的基础设施服务,也就是耗子们致力于实现的“产业互联网”目标,可是程序员专注于技术研发,并不会在饭桌酒局上结识能源部门的高管,而且布局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软硬件需要投资,不过比起浪费掉的那么多钱,投资实在是九牛之一毛。
产业互联网- Industry 产业链- 工业级
产业互联网具体包括以下要点。
产业环节:包括并不限于“生产,交易,融资,流通,消费”等,产业链的主干和分支的上中下游各环节;
产业类型:包括并不限于“工业(制造业)、农业、能源、物流、交通、教育、通信”等,各种垂直(专业类型)传统产业;
增强效益:提高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和能耗,优化用户体验,将获得更巨大的盈利;
概念区分:所谓“消费互联网”主要指的是下游消费市场的电子商务和娱乐资讯的终端零售,“工业互联网”主要指的是上游制造业工厂里的内部ERP管理系统的对外开放的升级版,“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都只是产业互联网的其中一部分;
预计2020 - 2030年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期,在政府和商业智库的资讯上,常见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的关键词,包括: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物联网,云计算,雾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
具体反应在各大网络巨头的平台,例如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农业大脑,工业大脑,医疗大脑”等各种大脑系列,也有叫“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各种智慧系列,以及叫“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贸易,智能金融”等各种智能系列。
目前普遍处于基础设施开发的初级或甚至概念阶段,社会各界在媒体的推动下,各产业链的创新者都在迫切期待能早日融入“大脑,智慧,智能”系列应用中。
过去我们认为这些最新的科技应用于“去中心化”是进步的标志,而事实证明下一个阶段潮流又回归到“中心化”,即产业互联网应用于从事实体资源的规模化集中统一调度,能够更利于提高效益。
大家都被媒体上的“去中心化”的肤浅表象所忽悠蒙蔽,包括业界很多同行和技术开发者的思维还没转过弯来。
网络上纯流量的平台很容易被垄断,主要是从事资讯搜索和社交等虚拟行业,例如国内的BAT和海外Google,Facebook,除非出来一个搅局的创新者去替代它们,破除不合理的垄断和霸权,例如电商业的拼多多出来,能够让阿里巴巴恐慌。
实体资源行业很难垄断,因此在垂直行业还有大量的机会,包括餐饮,酒店,各种服务业,农业,制造业等。
类似Megaease等网络和计算机科技创业者们,掌握的主要是虚拟层面的技术,需要与实体资源型行业结合的应用场景,才会发挥科技巨大的功能和效益,因此必须有好的合作伙伴,其能力强项是从事实体行业的资源调度和处理政商关系。
谁有这样的合作伙伴,欢迎与我联系。
媒体合作变现和影响力
上文讲述了知名的科技媒体 — 极客帮,如何找耗子软磨硬泡,及最终达成良好合作的过程。耗子属于稀缺的且效益良好的人才,本来他不想做知识付费,因为写代码已经赚很多了,互联网开放精神下秉持开源思想的程序员,许多人认为知识应该免费分享。
而极客帮作为媒体平台,首先成立付费专栏,派2个编辑助理每周找耗子聊天一次,录音录像回去加工成各种媒体材料并发布到网上。耗子的专栏每年有5万订阅量,会员费200元/人,新会员费70元/人,预备将要涨价了,假设大部分付费用户都是新会员,总收入可达到350-400万,保守按照和平台5:5分账,这样算下来,每周末花半天时间和人聊天审稿,这笔意外之财也有175-200万/年了。
参考以上案例,若哪位老板经常有机会与社会各界顶尖人士交流,我们可以设置一种合作模式,让专业媒体平台会派遣记者编辑跟随录音录像,制作成网友喜闻乐见的各种图文和音视频材料,免费的栏目能吸引流量,收费的栏目做成会员俱乐部,尤其在类似极客帮的IT垂直媒体圈,年入百万还只是顺带的赚点小钱,非常快速地在业界形成影响力,吸引招募业界顶尖技术精英,加盟创业计划才是更大的远景收益。
由于制作媒体内容(文章影音图片编辑),推广传播运营都是合作方的媒体平台出力投入,还能方便转载到自己的平台上,将分散的流量都汇集起来,流量就是人气和钱,网络时代只要有流量,将能够实现几乎一切梦想,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因此我得出以下结论:
凡是做不到的,都是因为想象力不够的缘故。
我的经历 — 远程志愿者工作
6年前,我在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免费学习了不少有趣的全球名校课程,很感激网络时代弥补我早年贫乏学历教育的缺失,当时中文课程很少,于是我在该平台发起志愿者组织,成立了一个叫“地球家园”的字幕组,招募分布在10多個国家地区的志愿者数十位,并与其他多个网络志愿者组织有合作,花了将近2年的业余时间,编译了一批视频课程,涉及地球环境,农业,动物,食品,生物,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注释:我们敬仰的Coursera 创始人吴恩达老师,是全球机器学习领域顶尖学者,曾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曾创建谷歌大脑,通过分布式集群计算机开发超大规模的人工神经网络,曾担任百度首席科学家,开启中国最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
吴老师卸任后,于2017年12月成立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 南德.人工智能,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智慧,ai 谐音“爱”。
我还组织过另一批公开课编译志愿者,团队主力之一的皮猴同学,她当时是即将毕业的动物营养学硕士,专业背景与生物信息、农业和动物科学相关。
她毕业后在某知名网络公司和事业单位工作,不到几个月就觉得很无聊(因为太优秀,公司无法消化她的工作成果,并因性格直率敢说真话得罪领导而被辞职)。
于是她从Coursera开始自学编程,兼职写代码,做网络工程和数据分析,一年编程经验就开始做全栈开发工程师,全栈就是一个人的团队,照样可以做国际一流水平项目的全流程,例如在高质量web app 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方面,她敢说能跑赢国内98%的同行。
至今我只见过几名回国的志愿者团队成员,其他人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见,多数时候也只用了一些简单到小学生都会的软件工具和方法,项目效率和质量都还好,通过平台审查合格上线发布,例如经典的地球物理和数字模拟软件课: 《我们的地球, 气候, 历史和进程》
为理想的事业找对合适的人
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几乎无法想象和理解,这怎么可能呢?让高学历的人免费工作?分布在全球不同的时区,不能面对面沟通?只能通过网络协作,很少开会或电话?“免费劳动”还要求公开竞聘,业绩考核,高标准和严格要求?
对比一下我们身边的很多商业项目案例,即使给够了钱,熟人关系,天天面对面监工管理,也照样吵架推诿扯皮,把项目做烂亏损倒闭。
我在体制内打工时就习惯了远程工作,至今过去的10年,我有1/3的时间为自由职业的远程工作,另有1/3为多个公益组织服务,剩下1/3时间才是在常规的商业公司里工作。基于这些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钱和技术都不是首要问题,而关键是为理想的事业找对合适的人。
根据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高成本、低成本、免费的都能做,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免费也能产生优质作品,标准不会降低。
当然有钱更好,从志愿者中选聘人才,可以创建更大的长期稳固的团队,给予好的福利薪资待遇,更强的战斗力,更好的装备和设施,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我经常看耗子的博客和网课,对他特别有共鸣,发现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语言,工具,思维,工作方式,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很类似,对他的观点非常认同。不同的是一个在商业技术领域,一个在公益领域,我们都获得了一定的理想结果,也还有许多缺憾。
耗子和我带团队的经验也类似,首要的是责任感和主动性,挤一下才动一下的像牙膏式样的人,无法加入我们,也干不了我们的工作。即使是不拿工资的志愿者,也要有很强的自我驱动,自我管理,浪费时间是最大的资源浪费,每个人首先是对自己负责。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年代,连当志愿者“免费劳动”还得看是否够勤奋和专业资格,落后就淘汰,够残酷的呀,机器正在取代更多的工作岗位,未来会更残酷!但是许多人茫然无知,如何应对未来世界的变化呢?
唯有勤奋主动,不能等资源和条件齐备才开始行动。在很多次给合作方老板发送项目报告后,等来老板们的批复有不少是:“等资金到位 ……”,等有“资金”才开始干活?都什么年代了,这就是传统落后公司的典型特征。
我其实在很多公开场合已经声明了“我看好这件事的社会价值,不要钱,也可以立即启动干活儿”
,以应对迫切形势下保证不会项目拖延的需求。作为有一定技术优势的IT团队,我们反对“以资本为中心“
的立场,积极探索如何达成以”知识、智慧、创造力“
为核心资本的经营方式。
能够看懂理想主义价值的人本来就是少数派,多数人一辈子都是被动地生活和工作,缺少自我驱动力的主动选择,怎么解决“不是为别人做事,而是为自己做“,首先这是个重大的认知挑战。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宏观思维和广阔视野,从事理工科技术工作更会钻牛角尖,对细节有专业标准要求,但是在其他方面往往也只能凑合解决,大多数人都是专才而非通才。
因此我对待任何项目,无论商业或公益,都坚持较高的标准,但是也知道采取灵活变通的策略,不能苛求任何人,能贡献多少都是好的,否则,很多玻璃心的人直接崩溃,项目会中途夭折掉。
开发者社区
综上所述,我习惯为项目创建开发者社区 — 高度开放透明的网络工作组群,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优秀的创始团队,社区事务将采取网络远程协作,筹备期的纯线上活动,不涉及资金和餐饮住宿等实体资源消耗,可谓真正的绿色环保的工作方式。
参与者从全职和兼职的志愿者的招募开始,发展方向包括并不限于“实习生,员工,创业者”,涵盖各岗位工种,例如“IT工程师,设计师,律师,作家”等专业角色。此举将有效规避因“封闭式招聘”带来的裙带关系,办公室政治,内部帮派和小利益集团等问题,真正做到人才以“贤能和贡献”成长。
我们建造的团队将是全球分布式地工作,哪儿舒服待哪儿。这种先进的工作方式早就有先行者们做出来了,向他们学习,希望有机会大家一起合作共事,可参考: